中美贸易战速战速决,缺一枚微信投下的核弹
2018-11-07 22:14:53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中美贸易战,应该是中国未来十年之最大变数。

从电器时代的王者到数字时代的配角

前有日本为样板。美日贸易摩擦之后,20多年前广场协议的签订,让日本过去的20年走得颇不顺利。这场贸易战,美国和日本打了足足20年,行业层面的大型贸易战六次,宏观层面的贸易战有两次。

中日贸易战,可以分成三个阶段:纺织品战和钢铁战打的是工业基础;彩电和汽车,打的是中高档消费品;而到了最后,半导体打的是核心点金术,电信战打的是标准。

日本是电气化时代当之无愧的王者,期间诞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公司比如,索尼、东芝、松下;但在日美贸易战之后,在随后的IT时代和互联网时代,日本逐渐遭遇了边缘化。

在PC时代,除了索尼,你看不到太知名的日本企业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日本企业更多扮演的是配件供应商的角色,比如索尼提供摄像头、松下的电池。20年间,在电子时代到数字革命的变迁中,日本从主角玩成了配角。

 

广场协议的可能性与必然性

有两个问题值得一问:一个是为什么美国最后着急,逼着日本签署广场协议;另一个是,为什么日本甘于服从广场协议。

日本,签订广场协议的原因在于,日本战后的经济是美国一手扶植起来的,无论是彩电,汽车,还是芯片行业,美国是日本的师傅、日本是美国的小马仔,如果日本不签订广场协议,日本失去美国的技术支持,同样无所作为;

美国之所以着急的原因在于,日本的竞争力与日俱增,很多商品的甚至已经威胁到美国核心利益,比如芯片行业,当年日本凭借高性价比的芯片,英特尔饱受压力,而饱尝败绩,如果,美国再不管,日本的芯片就全面打垮美国的芯片,美国经济将岌岌可危;

中国的例子和日本有相似之处,中国的家电业,手机业,甚至电脑行业,都占据了一席之地,在智能手机行业,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,在世界前六大品牌中占据四席华米OV;全球十大,家电品牌中国至少占据两席,美的和海尔;华为中兴占据全球电信业半壁江山。

中美贸易战的逻辑:阻击中国

从工业革命之后,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,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。长期以来,跨国企业都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
比如东印度公司,曾参与占领和建设香港和新加坡,影响甚至直接导致了某些历史大事,比如波士顿倾茶事件。到1689年为止,东印度公司拥有了“国家”的特性。

当代,跨国企业的作用更不可小视,除了做跨国生意外,互联网跨国企业也影响着全球的舆情甚至政治。从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开始,脸书和推特等社会化媒体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运动之中。

中国当下和美日贸易战当年的时间点,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:

在全球手机市场,前六大手机商,中国占据四个席位;在家电市场,TOP10电器品牌中,美的和海尔是最大的两家;在电信市场,华为和中兴占据全球电信半壁江山。在互联网领域,谷歌和Facebook 推特没有进入中国,微软亚马逊的互联网业务,在中国的业绩也并不如意。

中国本土的巨大挫折,和全球市场中国品牌的高性价比和品质优势,美国企业已经能够感受到来自中国企业崛起的压力。很多美国企业既无法输出影响力,又难以跟中国企业进行激烈的价格竞争,他们只能求助美国政府。

或许,美国迫切需要中国签订一个类似广场协议东西,以遏制中国企业进军全球的步伐。那么,中美贸易不可避免。事实上,中美贸易战期间,中兴经历的遭遇,和当年日本半导体企业的遭遇极其类似。

美国真的吃亏了么?

   特朗普在演讲中,多次强调中美贸易中,大量的贸易逆差,让中国占了更大的便宜,美国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。让人们感觉,美国吃了不少亏。那问题来了,贸易逆差在特朗普之前的奥巴马时期就已经存在,那么为什么奥巴马会坐视美国吃亏?

我认为,在全球贸易中,美国从来就没有吃亏,他们向来都是全球贸易的最大获利者,特朗普所谓的吃亏,只是赚的少了而已。

举个例子,苹果手机和小米手机对比。小米的雷军公开承诺,小米产品的净利润不超过5%,而苹果的净利润有多少呢?有人估算了苹果去年的热卖机型售价高达1万人民币的iPhoneX的物料成本在400美元左右,不到2500人民币,毛利高达7500人民币。

 换言之,在一台iPhone手机上,苹果分给合作伙伴只有四分之一,凭借专利、设计、操作系统一整套服务,苹果要拿走四分之三的份额。

所以,贸易逆差记录的是销量,却不是净利润。美国的出口生意中,很多类似苹果手机,他们1万美元的销售,可能产生7500美元的利润,而中国,如果按照小米5%的利润率,1万美元的销售,只有500美元的利润,同样的交易额,真正获得的净利润不足美国的十五分之一。

用交易量而非利润量去衡量不同国家交易中的的得失,对于中国是不公平。我们的确取得了足够多的贸易量,但那只代表我们付出的劳动,我们承担的责任,绝不代表我们获得利润,获得了应有的蛋糕。

全球贸易中,美国才是最大利润的获得者,才是全球化分工最大的受益者。

没错,美国的交易量在降低,但美国公司的利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。今年9月,苹果手发布新手机的价格比去年的更高,苹果在全球攫取更高的利润。

所以,从一开始,我们就被特朗普带沟里了,中国在中美贸易中确实有贸易量的顺差,但在利润上却仍是巨大的逆差。美国从来就没在中美贸易上吃过亏,只不过,让他们不平衡的是,他们的利润在减少而已。

所以,在中美贸易这事儿上,美国从来就没吃过亏。

 

谁在特朗普耳边吹了枕边风?

 特朗普是美中贸易战的啦啦队长,但在贸易战中直接收益的,不是美国人民,也不是特朗普,而是跨国企业。而特朗普的一些言论和观点,并不是自己跟中国做生意的心得,而是来自跨国企业的枕边风。

他的很多观点,还是有迹可循。

比如,抱怨中国的版权环境不好的观点,可能来自美国几家大影视公司或者微软;抱怨中国大陆对于互联网的管制,肯定来自谷歌和Facebook。但中美贸易战对于这些公司并非利好,他们在华的利益会越来越少,入华的希望更是越来越渺茫。这些企业抱怨中国,却不是中美贸易战的最终获益者。

真正在贸易战中受益的,应该是苹果这类公司。

在贸易战期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,一个是增加对华关税,涉及的产品都是机械、电子、数码和芯片类产品;第二个是中兴事件。前者是拒绝买中国的东西,后者是不卖给中国企业产品,用美国在科技产品的垄断,制约中国企业。

美国的加税清单,就是中国出口产品的实力清单,加税的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企业,保护美国的同类企业。但期间发生的中兴事件,特朗普单独加的一出戏,让人不得不联想,或许苹果才是是贸易战的最大获益者。

中兴在全球的份额并不高,但却是美国四大智能手机之一,搞垮中兴直接受益者就是美国本土的手机商,苹果是最大的受益者。与此同时,更多企业成了受害者,比如为中兴提供芯片的高通、安卓背后的谷歌,康宁玻璃以及一系列的手机配件供应商。

在贸易战期间,苹果公司与特朗普一唱一和的场景很多。比如,在间谍芯片中,苹果和亚马逊是两大证言公司,要知道一旦间谍芯片实锤,就会大大降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声誉,再有性价比的产品,也会被人们抛弃;此外,在美国建厂一事上,苹果含情脉脉拉着富士康,不断向特朗普示好。

 

贸易战速战速决,还是打持久战

 结束一场战争,有很多方法。

美国在二战后期,扔了两颗原子弹,就让日本天皇乖乖就范;中国抗战打了14年,是不折不扣的持久战;朝鲜战争打了三年,最终两败俱伤,日本得利。20年的美日贸易战,一朝以广场协议结束,却开始了日本随后逝去的20年。

特朗普经常在推特上炫耀,中美贸易战把中国的股市打下去。

这是事实。

外贸是中国经济的引擎,贸易战打下去,谁还敢把钱投到股市里?A股港股半年来的持续熊市,罪魁祸首就是中美贸易战。

中美贸易战要打多久?是打20年的持久战,还是打到美国的中期选举?中国有没有可能速战速决? 

中国没事儿不惹事,有事不怕事。中国采取的税收反制是很有效的手段,但中兴事件却让中国的出手不那么果断,美国掌握了技术的制高点,就好比战争中掌握了制空权。

其实,中国也有这样制高点,举个例子,微信就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跨操作系统的应用平台。微信已经成为手机的标配,试问下,一个无法安装微信的手机,还好意思叫手机么?

我们做个大胆的假设,如果苹果手机上,无法使用微信,那么谁还买苹果手机?

假如,我是说假如,如果腾讯放弃对苹果系统的支持,后续所有的更新,不再同步在苹果手机上。或者玩得再夸张一点,腾讯系产品全面放弃支持苹果的iOS系统,从某一时间开始,苹果手机上突然无法使用微信,那么,还有人使用苹果手机么?我相信,大部分苹果用户会着急地买一台安卓手机。

中国在芯片、系统方面确实欠缺底层优势,但在面向用户的toC市场,中国还是有一些顶层优势。再举个例子,如果淘宝天猫和京东上,停止销售苹果手机,苹果业务肯定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

上面都是夸张或者极端的例子,腾讯作为一家企业,没有必要跟苹果过不去。苹果一生气,把腾讯系的所有APP下架,也够腾讯喝一壶。阿里京东也没有必要跟苹果过不去,不在第三方网站购买,人家苹果也有自己的官网和商城。

有没有可能,出一招吓一吓苹果,而不是两败俱伤一直打下去么?还记得多年前,微信靠着红包大战拿下支付市场的半壁江山么?

再开一个脑洞,如果微信不支持苹果用户抢红包,或者抢红包的速度明显低于安卓用户,苹果用户会有如何反应?或许会让众多天生高傲的果粉们无比沮丧。

其实,腾讯与苹果之间,已经有过分歧。比如苹果税。

2017年06月12日,苹果更新的App Store条款正式指出,通过虚拟货币的打赏,应当被视为应用内购买,苹果将从中提取30%的分成,而且必须走苹果支付渠道,被业内称为缴“苹果税”。腾讯一怒取消iOS打赏功能;后来,苹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取消了苹果税 。

我相信,在特朗普的加税清单背后,可能是各种各样美国企业的诉求,但中兴事件背后的推手,或许只有苹果一家。在中美贸易战的这半年,也恰恰是苹果全球市场份额不断下滑,中国手机商四处扩张的半年。但在贸易战之后,苹果的市值却创出新高,突破万亿美元。

这很诡异。

所以,贸易战背后,苹果或许是最大的收益企业,而在5G技术普及之前打这么一场贸易战,苹果和美国的通讯产业都是受益者。结束中美贸易战,需要在苹果头上扔一个核弹,那个曾经炸过支付宝的微信红包核弹。

贸易战,中国还有哪些可以做

最近又两则新闻被很多人忽视:

一个是微软收购github的消息最终落地,还有一个是IBM收购小红帽。这两家被收购的企业,都是全球知名的开源软件项目,前者的创始人里努斯,也是linux的创始人,后者是一家开源解决方案供应商,也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员。

这两件事儿说明,跨过企业对于底层技术的高度重视,他们甚至不惜重金布局底层的操作系统。

开源平台Github是商业帝国微软的死对头,但还是被微软拿下。因为微软在移动互联网、安卓系统上吃了太多的亏。为了云计算、企业服务,和更长远的战略考量,微软出手可谓颇具前瞻性。

战争有时无法避免,但战争最大的智慧在于,用巧妙的方法快速结束。在中美贸易战上,中国还有很多事可做。比如:

1 IoT产品互联网标准是否统一?

互联网电器成为中国家电企业的最大看点。但不同集团各自为政,小米的手机能控制海尔的电视么?不能。万物互联不能成为一团乱斗,新型产业的底层标准应该统一。三流的企业玩产品,一流的企业玩的是标准。

底层技术与开源社区

国际上,开源社区对于中国开发者的印象都不太好,中国对于开源社区建设不足,而且多为拿来主义。中国缺少里努斯这样的技术领袖,也缺少类似Github的开源平台。

3 5G是否提速

美国在5G前夜,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,也有阻击中国通信的意图。5G红利可能是下一波全球经济的助推器,哪个国家能主导5G,谁就能获得先机。既然对手如此在意,我们是否也该考虑下5G提速的问题?!

 

结束语:

苹果是个极其爱护自己羽毛的公司。

在各种美国好莱坞的大片中,苹果产品从来都是英雄的标配,比如碟中谍里的汤姆克鲁斯。苹果绝不会在变形金刚里,做类似联想电脑和舒化奶那种自伤品牌的的广告。

我还记得,王思聪让他宠物狗带上苹果手表,在微博晒出图片,不久之后,王思聪就负面缠身,恶心苹果后果很严重,哪怕是是首富的儿子。

如果微信一旦投下一颗小型核弹,对苹果构成实质威胁,敏感的苹果一定会及时收手,不会在中美贸易战上胡乱蹚浑水了。要知道,苹果不是脸书和谷歌,他们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市场。

我相信,那时的中美贸易战或许会出现新的转机。

 

中美贸易战速战速决,缺一枚微信投下的核弹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